炎炎夏日,警惕冷库的“5+X”隐患
来源:中国制冷网发布时间:2018-06-07
【中国制冷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辅助引导,受此影响,冷库在全国各地兴建。但殊不知,快速兴建除了切实推动我国冷库产业高速发展,无意中还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痛点,并引起了行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度思考。
一、冷库安全存在隐患
冷库是冷链供应链核心枢纽,是承载我国冷链腾飞的重要根基。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让世人为之感到紧张和恐慌。诱因主要有三方面:
1、氨成主要“导火索”
据中冷联盟研究,目前,冷库制冷系统主要分为“液氨制冷系统”、“氟利昂制冷系统”以及“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其中,液氨制冷系统优点主要体现为,制冷剂相对氟利昂要廉价,制冷效果好;缺点为有毒、具有危险性,跟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所以一般难以实现自动运行,需要人工操作。
当有明火引燃、空气中液氨浓度达15%-25%、温度达600摄氏度等三种条件满足时,液氨或者氨气就会发生爆炸。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近6年间,我国较大冷库事故报道不少于110起;2014年底,涉氨制冷企业近2.3万家,专项治理期间,限期整改企业占52%,停产停业整改企业占10%,取缔关闭企业7%,排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4000余处。
2、其他易燃物质成诱因
在冷库内,也可能存放着某些物质,可以释放出类似于油类气态状物质或其他可燃物,当时间长了,达到一定浓度,如果有明火靠近,火周围小部分先燃烧,然后慢慢扩散,互相点燃,直至爆炸。
另外,电路安全措施出现故障也会引起火灾,但冷库一般只会失火。
二、冷库成本居高不下
据中冷联盟了解,长期以来,冷库建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并逐渐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与思考,万吨级冷库建设成本预算高达4210万元,年运营成本预算高达1404万元。
按照冷库建设类型分析,自动化高架冷库主要建设成本除了结构部分外,还包括了堆垛机、输送机、自控门、穿梭车等仓储自动化设备及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冷库布局和吞吐量等,造价也不相同。根据有关了解,同样建设一座25000吨冷库,土建多层冷库按照传统的冷库形式配置设计,自动化高架冷库采用行业内较为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制冷设备、不锈钢外壳保温方式等,总的建设成本都在8000万到9000万元之间。另外,装配式冷库多数指钢结构库房、保温库板拼装方式的冷库,一般为单层,占地面积较大,由于钢结构造价比土建结构低,再加上近年钢材价格持续走低,其建设成本总体较低。
按照冷库运营成本分析,由于节能推广和节能技术应用不充分,我国冷库每年耗电量约为150亿kwh,单位容积能耗 30-50kwh/m3/a,且缺乏能耗评级认证标准。冷库能耗主要集中在制冷系统(能耗与冷库的维护机构、室外温差有很大关系)。另外,以“北、上、广”为例,北京市五环以内冷库出租平均价格为3.2-3.5(天/吨/元),五环以外定价区间为2.2-2.8(天/吨/元);上海市冷库出租平均价格为4-4.5(天/吨/元);广东省冷库出租平均价格为3-3.5(天/吨/元)。除此之外,在人工成本方面,冷库的工作环境差,对作业人员要求高。以25000吨规模冷库为例,土建多层冷库和传统装配式冷库一般需要大量人工劳作、操作设备和管理,以60人计算,按行业平均薪资水平估算,人工成本每年达到300多万元。自动化冷库,由于采用了大量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系统等,作业人员数量大大减少,该规模冷库可能仅需20人,人工成本每年下降到100多万元。运营成本的其他方面还包括设备折旧、设备维护、投资利息等。
三、“两重”及“两轻”突出
据中冷联盟了解,“两重”、“两轻”,主要表现为重建设、重数量,轻运营、轻管理,使得冷库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明显。
具体来看,主要运营及管理挑战如下:
1、数据及记录的“采集”、“保存”及“分析”比较困难;冷冻装置等系统的输出无法根据“季节”、“外部温度”及“消费者数量”等因素进行调节;另外,无法优化设备运行会导致能耗过高。
2、冷库实施统一质量控制作业规范,而且还容易导致错误报告、浪费维护资源等。
3、对设备故障响应迟缓,可能会增加食品腐败变质的情况。因此,食品浪费将会增加,运营成本也会面临上升风险。
4、预算上的制约使企业只能着眼于短期成本效益,而牺牲了运营效率和食品安全的长期改善。
5、我国冷库能耗普遍偏高,电费支出居高不下。
四、冷库安装公司规模小
冷库工程设计施工存在部分安装市场混乱,无证设计、无证安装、无证施工现象也比较普遍。小作坊式的冷库工程公司会在冷库的隔热材料、制冷系统容器机管道的可靠性选用、结构性配置、科学性流程会形成大量隐蔽性故障,安全无法保障。
五、冷库分布及温区失衡
冷库分布及温区供需失衡现象比较明显。据中冷联盟调研数据显示,山东、广东、上海、福建、河南、辽宁、天津、浙江、湖南、北京等十省市冷库约占全国总容量70%,优势明显;另外,华东地区冷库容量远超其他大区,约占全国总容量40%。关于冷库温区分布,低温库占比71.8%;中温库占比:12.7%;高温库占比10.5%;气调库占比4.3%;速冻库占比0.5%。
另外,我国冷库还存在工程后期运维保障堪忧、主要设备质保期太短等问题和痛点。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冷库作为投资热点,即是重资产投入,也是供应链核心枢纽,更是急需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根据“中国冷链热力图:2018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数据”可以推断,今后,我国冷库产业发展将带动各领域龙头企业积极抢滩市场,形成“定制型、合营型、自建型”冷库三足鼎立市场新业态。
另据总体观测和中冷联盟秘书长全国会员调研服务反映来看,冷库投资趋于理性,但相关问题依旧令人担忧,鉴于此,“2018中国冷库产业大会——第38届中国冷链物流万里行走进内蒙古活动”将于7月12-13日在呼和浩特市盛大开幕,主要关注“冷库行业发展趋势与方向、最新科研与技术创新、能耗评估与节能方案、全寿命管理与无人值守、人才短板补充、冷库行业去杠杆与降成本可行性研究”及冷库产业问题、痛点等,届时,中冷联盟将邀请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针对这些冷库热点话题、问题、痛点,展开深入而广泛地研讨,并将汇总最深度的报告、最权威的数据、最生动的模型,在论坛上进行分享,欢迎各位代表莅临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