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十九大代表陈学东:坚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让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十九大代表陈学东:坚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让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发布时间:2017-10-26

我是一名来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院)的科技工作者。18日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我完全支持与拥护这个报告。报告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过去五年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部署等令我印象深刻。

陈学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党委书记、院长

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三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力量;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要倡导创新文化;六要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作为科技工作者,对报告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的感受尤为深刻。科技创新链条一般分为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产品与产业实现三个阶段,如何发挥侧重于不同阶段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互补与协同作用,完成全链条创新活动,是能否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我国产业能否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

我所在的合肥通用院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与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合肥通用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和实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平台,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合肥通用院目前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近30个国家级科研与检测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广泛汇聚知名高校、装备制造和用户企业丰富的创新资源,构筑了研发设计、标准制订、质量提升、产品实现全链条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二是聚人才,不断增强创新动能。得益于国机集团、安徽省及合肥市良好的人才支撑环境,秉承“在技术高地上构筑学术高峰、在团队集群中产生领军英才”“培养具有科学家素质的工程师和具有工程师素养的研究员”等人才理念,通过培养和吸引海内外人才,形成了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院士、“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等团队和人才。优秀的人才队伍,为行业科技创新增添了强大动力。

三是攻难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针对国家西气东输、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重大工程需求,通过协同创新,研制了大型高参数低温乙烯球罐、大型深冷液化天然气储罐特、大型缠绕管换热器、15万m3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原油储罐、世界首条千吨级盐湖锂元素高纯度提取分离装备等一大批国产化首台套重大装备,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针对国防军工建设需求,通过协同创新,研制出新一代战机武器弹射高压压缩机、潜艇用均衡泵、新型导弹驱逐舰相控阵雷达冷却系统、×型导弹测试车高压空气净化系统等急需产品,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四是促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大局。如通过协同攻关,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标准体系,使得我国极端环境重要压力容器基本不再依赖进口,石化等流程工业安全运行周期延长2~3倍,万台设备年事故率逐年下降,达到世界最好水平;再如为履行国际公约而开发的制冷空调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技术,获得联合国五大机构的表彰;又如重大装备故障(失效)模式的识别感知与检测监测分析技术,排除了我军重要军事装备承压设备重大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运行。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合肥通用院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与国内外万余家企业开展了协同创新,促进与推动了近万亿规模的产业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那就是到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50年我国要走在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到那时,我国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速聚集,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已然形成,从前瞻引领、核心突破到高端产品的技术创新链条较为完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要素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不再受制于人,国际地位、影响力、话语权大幅提升,真正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作为一名装备制造业科技工作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加速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质量和长周期运行水平,实现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破解的技术难题,也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今后,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国制造2025”、面向2030年重大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总体要求和部署,充分发挥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创新链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推进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编者按:

陈学东是我国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与运行维护工程科技专家,长期在一线从事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科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其研究成果被国家多项安全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采纳。

自2005年以来,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历时9年,攻克极端条件下压力容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领域急需的重要压力容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5年1月9日,陈学东研究团队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信息来源: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



上一条:合肥将打造冷链物流园 下一条:何雅玲院士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热烈祝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