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贸物流运行报告(2016年)》发布,冷链物流实现稳步发展
来源: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发布时间:2017-07-25
近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与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商贸物流运行报告(2016年)》,《报告》显示,2016年冷链物流实现稳步发展。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冷链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大为提升,需要大力推动冷链标准化建设,提高冷链有效供给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了冷藏、冷冻食品的生产、销售到消费各个环节。冷链物流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冷链物流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稳定食品价格、改善民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在政策利好和需求向好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实现稳步发展。
市场需求持续扩张
2016 年,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稳中提升,日常所需的生鲜蔬菜和肉蛋类等商品保持平稳增长,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8 亿吨,增长1.9%。水果2.83 亿吨,增长3.4%。猪牛羊禽肉8540 万吨,下降1%。水产品6900 万吨,增长3%。禽蛋产量3095 万吨,增长3.2%。牛奶3602 万吨,下降4.1%。全国生产乳制品2993 万吨,增长7.7%。
与此同时,居民对冷冻冷藏类商品消费保持旺盛需求,2016 年,全国生产乳制品2993 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液体乳2737 万吨,同比增长8.5%。全国生产冷冻水产品862万吨,同比增长2.7%,冷冻饮品331.5 万吨,同比增长6.9%。全国生产鲜、冷藏肉产量3637 万吨,同比下降1.1%。
据测算,2016 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200 亿元,同比增长22.3%,初步预计未来3-5 年年均增长速度也将在20%以上。
冷链水平整体提升
2016 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4015 万吨,同比增长8.2%,截至2016 年年末全国冷藏车保有量11.5 万台,比上年同期增长23.6%。产地冷库建设增多,冷藏库、保鲜库、气调库体量也有所增加,冷库扎堆建设情况有所改善,冷库市场结构趋于合理。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2016 年,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不断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惠及农业,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示范。国办《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建设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系统,重点加强全国重点农业产区冷库建设。财政部、商务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对全国10 个示范省市给予冷链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鼓励建设低耗节能型冷库。中国铁路总公司印发《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畅通高效的铁路冷链物流网络通道结构,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铁路冷链物流网络。《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安全稳定、创新高效的首都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上海、北京、云南、重庆、山东、宁夏等省也出台了本地化的冷链物流发展政策。
坚持标准示范引领
商务部、国标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由点到链,由易到难”的思路,确立了三项关键示范任务。
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体系,以弥补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标准、规范、规则的短板,做到“有标可循”,方式上鼓励推广企业标准,适时向团体标准转化,为下一步总结经验,建立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做好准备。
二是切实提高冷链标准应用水平,不仅要提高冷库、冷链车辆的标准化水平,也要与冷链相关的设备设施标准做好统一对接,标准关键在于宣贯和应用。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利用自建或者第三方平台构建可视化、全链条的监管平台,满足部门监管、生产监管、消费者知情等多种社会需要。
2016 年年底,全国共确定了285 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和31 个城市。细分领域的标准进一步完善,2016 年11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等行业标准,并将于2017年1 月正式实施,冷链物流企业跨界融合、服务模式多元创新。顺丰和苏宁在完成电商平台的布局同时,利用线上流量和线下渠道相继开展冷链业务,罗牛山冷链物流立足海南产地优势,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的冷链物流园区,实现仓环节智能控温、调拨环节自动化分拣,冷链全流程可视、可追溯,具备冷链加工配送、食品质检、信息追溯、批发交易功能。鲜易供应链构建链接生产、仓储、运输、加工、集采、交易、配送的一体化温控供应链,全国布局20 多个温控基地,冷链网络覆盖28 个省区市,为全国核心城市的3000 多家门店提供城市冷链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