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SPHOTO提供
500亿元造芯片、换届选举推迟、“银隆系”告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空调行业稳居市场第一的同时,从“做手机”到“造车”,再到“造芯片”,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敢想敢干”有人欣赏也有人质疑。
中国商报记者向格力方面问及目前具体的“造芯”计划时,对方的答复为暂且不便透露。有业内人士表示,就近年来的布局思路来看,格力未来的多元化发展路径略显模糊。
空调主营业务企稳
空调作为格力公司核心产品,主营业务趋于稳定。
尽管跨界投资屡屡受挫,但格力在空调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仍然无企业可以撼动。根据产业在线数据显示,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已连续23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
“就空调业务来讲,起码三年内没有哪家企业可以挑战到格力的‘霸主’地位。”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格力在空调市场多年的领先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品质管理过硬,产品本身具备足够优势;其二是董明珠擅长营销,这对品牌的口碑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外,格力在上游也拥有自己的空调压缩机工厂。压缩机作为空调制冷、制热的核心零部件实则占据了空调的绝大比例成本,格力也在这一环节掌握了优势。
不过,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也向中国商报记者坦言,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的说法不够严谨,格力在上游零部件方面并未实现完全突破,就变频空调的控制芯片而言,格力采取的是向外资品牌购买的形式,元器件并未做到全部自主供应。这也为董明珠高调“造芯”埋下了伏笔。
尽管被董明珠接手后,格力的经营受到了由实干主义变为“网红”风格的质疑,但其业绩却节节高升。董明珠上任格力董事长后的六年间,格力的营收从1001.10亿元增长至1500.20亿元,净利润也由73.80亿元飙升至224.02亿元。W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在2012年-2017年间,除2015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1%外,其他年份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根据格力电器2017年的财报显示,其空调业务收入为1234.1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83.22%,同比增长近2%。作为企业核心产品的空调,目前仍被业界看好,主营业务相对稳定。
从手机到芯片
传统制造企业起家的格力进入上游半导体芯片行业,并不是盲目“砸进”数百亿元的资金就能成功的。
主营业务向好的同时,作为上市公司的格力电器同时面临着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即使有像小家电、智能装备等领域尝试拓展,但就去年情况来看,该部分成绩仍有待提升。
不过在格力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上,董明珠的态度一直是十分积极,然而做法上却略显激进。
董明珠曾进军过手机市场,但由于成品高定价、低配置使得格力手机并无市场,甚至屡被传出要求“内部消化”的话题。
2016年格力欲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力制造新能源汽车。然而,背靠资本疯狂扩张的银隆接连出现了销量下滑与创始人离职的情况,各地园区停工、压货等现象也于今年被陆续曝出。目前,银隆也从准备IPO状态变为上市辅导终止,董明珠“造车”梦碎,格力借银隆攻下高端装备领域变数犹存。
中兴事件又一次牵动了格力的神经,董明珠对外声称将不惜投资500亿元研发芯片,同时格力宣布2017年度没有分红计划,原因是企业在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新产业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第一次在格力年报中被提及,可见格力“造芯”之决心。
据相关媒体报道来看,格力芯片研发尚未敲定具体细节。高调宣布“造芯”计划后,格力显然还未做好万全准备。
梁振鹏表示,芯片技术领域竞争、资金门槛都很高,且技术研发力度非常大,介入这个行业的难度系数极高。传统制造企业起家的格力进入上游半导体芯片行业,并不是盲目“砸进”数百亿元的资金就能成功的,市场风险很大。
发展之路模糊
对于格力的未来发展,在空调业务明朗的前提下,新的增长点不好预测,企业多元化走向较为模糊。
格力一直在寻求转变。根据其官方信息显示,格力现在的定位已从专业化空调企业向多元化业务的全球型工业集团迈进,转型为多元化智能人居产品和高端装备企业。值此转型之际,“一把手”董明珠也于5月31日第二次任期届满。
尽管股东大会被推延,新董事候选名单也尚未公布,但业界猜测董明珠留任的几率很大。格力的发展基调或许将不会改变,但多元化发展路径却略显模糊。因为格力除空调外的家电业务尚不具竞争力,跨界布局屡屡受挫,计划投入的芯片领域也面临着巨大风险。
格力电器公司董事长朱江洪曾对外表示,如果自己没有退休则不会让格力“做手机”“造汽车”。曾经的他见证过得益于空调业务发展的春兰电器,在涉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汽车等领域后,虽有业务红极一时,但主营业务随之萎缩,多业务成为负资产,从而导致了企业由盛转衰。
刘步尘称,如今的格力缺少了朱江洪的配合,董明珠的个人意志凌驾于格力电器之上,企业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这也就导致了格力在多元化布局上,董明珠的想法会直接变成格力的行为。且对于格力的未来发展,在空调业务明朗的前提下,新的增长点不好预测,企业多元化走向较为模糊。
“格力的多元化发展有些急躁,并未找到适合企业的着力点。就手机、新能源等领域的布局来看,格力启动更多的是与主营业务关联度较低的多元化发展,这就导致其在新领域难以获取优势。”梁振鹏认为,格力通过在空调行业积累的生产资源、经销商资源、消费者资源等优势,可将更多的重心放在相关联多元化发展上,减小市场风险。
返回腾讯网首页>>
(中国商报)